“中国版QE”要来了?国内外资管机构观点罕见一致:央行购买国债不等同于QE
“央行买国债”小作文让股市涨声一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28日上午,包括知名学者刘煜辉等多个信源消息显示,央行将下场购买国债。这一传言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消息一经传出,市场立马选择“相信”。沪指全天冲高,后虽然在下午2点后回落,仍重返3000点。北向资金再度流入,此外,3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超过600亿,创下去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沪深放量成交9322亿元。
受消息影响,国债期货短线拉升,截至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由涨超0.4%回落至0.15%,10年期主力合约、5年期主力合约持平,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消息不仅在国内发酵,摩根士丹利报告今天早间一份研报也关注了这个话题,不过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央行量化宽松不会发生。这份报告在下午广泛流传,也被认为是市场回落的原因。
为何央行下场买国债对市场影响如何之大?央行直接下场购买国债是否可行?为何央行购买国债被解读为中国版的“QE”?这一解读是否合适?围绕着这些问题,多家公募、券商给出最新解读。
央行不得在一级市场买国债,二级市场可行但不常用
央行购买国债的消息是从何而来?东吴宏观团队认为,这是高层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一句表述,“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引发了今天市场的热议,以及猜测:财政货币化和央行大放水要来了?
央行购买国债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接在一级市场购买,二是在二级市场购买。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在一级市场买入国债;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本身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部分。根据人民银行对公开市场操作概述,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对于为何禁止央行直接在发行市场买国债的原因,中泰策略分析师王永健解释,原因有二:一是相当于政府部门直接加杠杆,存在透支财政的风险;二是会引发大水漫灌的猜测,不利于央行的预期引导。
即便是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但在实际中并不常用。有分析指出,公开市场操作量动辄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如果用直接购买的方式,容易引发价格波动。
央行从二级市场购债的方式之一是质押回购,一来不会影响价格,二来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政策利率调控市场,三来政金债、央票等都能纳入抵押品,方便加量。
永赢安裕120天拟任基金经理王宇超指出,事实上,央行在2000年前后曾经开展过国债现券交易。1999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加大了对市场化发行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现券买入力度,全年公开市场业务增加额为1920 亿元,其中回购为1288 亿元,现券买入为632 亿元。
因此,综合来看,买卖国债显然可以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必要补充,央行今年在流动性层面会更加配合国债的发行,以及为超长期国债的定向发行留下空间。但赤字货币化底线依然存在,无需过度解读。
内外资机构解读:央行购买国债不等同于QE
央行购买国债引发股市上涨的底层逻辑在于,市场对流动性的期许。
王宇超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会改变市场上国债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国债的收益率。这有助于降低整个经济的借贷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购买国债,央行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增加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这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贷款和其他投资活动,从而促进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
不论是国内公募、券商,还是海外投行都认为,中国版QE不会发生,央行也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注入流动性。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中国版QE不会发生。在摩根士丹利看来,从使用央行票据、逆回购和借贷便利 (LF)转向更多地使用政府债券交易来控制金融环境来改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这已经成为全球央行的标准做法。央行不会在一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因此,这不可能是量化宽松。
创金合信基金也给出同样的看法,不应将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等同于财政货币化或QE。《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有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有利于更好熨平国债集中发行对流动性的扰动,短期对市场情绪或有所提振。
王宇超也建议,市场当前重点关注央行是否会结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综合调控。
东吴宏观团队指出,结合海外经验,当前可能还未到央行大规模直接购买国债的地步。美、日主要通过二级市场买断式购入国债,我们发现其央行开启购债的时点有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宏观经济承压;二是央行已经没有降息空间;三是央行购债或有“路径依赖”,一旦开启就难以退出。
未受传言影响,基金经理对债市判断仍基于经济基本面
相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兴奋,债市表现相对平静。公募固收基金经理们的看法也较为理性。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对于未来债券收益率的判断,仍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方向。今年1-2月份经济数据边际好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在债券市场短期上涨过多后,二季度可能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平安基金也指出,二季度债市或将呈现总体偏震荡的趋势。收益率向上的制约主要在于经济运行的高度、化债所需的低利率环境,收益率向下的约束主要在于中美利差、资金空转等因素。
王宇超进一步分析认为,中长期看,在实体融资需求重新恢复之前,融资成本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叠加目前银行净息差压力逐渐增大,银行负债端成本仍有较大的下调需求及空间。短期看,受制于海外流动性的制约,考虑到汇率压力,政策利率迅速且大幅下调的预期不大,因此曲线大概率仍然保持平坦随后震荡下行。
操作策略上,他建议,中短端跟随资金面波动,长端关注预期变化及调整。而在化债大逻辑下,城投债再融资持续收缩,信用债仍然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后续可能利差保持低位,跟随无风险利率波动。
相关报道
A股突发!这则流言 可信度有多高?
大摩:中国版QE不会发生
(文章来源:财联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