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公益日:科技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技术推进公益是一个多维度、跨领域的过程,它涉及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益效率、扩大公益影响力。5月12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首届CCF公益日启动仪式暨技术公益大会在苏州举行,大会上还举行了CCF技术公益一小时创新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并针对信息空间弱势群体发布了一系列具体项目,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与公益事业融合发展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CF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在致辞中表示,公益是利国利民的善举,“CCF公益日”的设立凸显了计算机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中国计算机学会近年来在公益领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全体会员的公益意识,也提升了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据CCF监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金芝介绍,设立“CCF公益日”的目的是推动技术与公益的紧密结合、促进CCF与公益组织的良性发展等。“CCF技术公益目标是关注信息空间的弱势群体,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弱、信息使用能力弱、信息分享受限、信息资本缺失等群体。”金芝说。
据了解,作为技术公益的推动者和践行者,1962年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一直以来在探索信息无障碍、计算机普及教育、科技扶贫、网络安全科普等方面组织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同期,除了在CCF苏州业务总部的主会场,还有33个城市分会场、12场走进中小学、8场科普基地的公益活动同步进行,CCF各地分支机构全国联动,开展技术公益活动。
在2023年首届CCF技术公益大会上,诞生了第一批CCF公益大使,累计至今公益大使人数达到225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实现用技术赋能社会。大会向他们颁发了证书。“技术有爱、公益无界。让我们共同参与公益技术一小时活动,并且在明年5月第二个周六继续相聚‘CCF公益日’,继续参与技术公益发展的精彩篇章。”据CCF相关活动负责人介绍,通过系列开放的对话,可以探索跨界合作的新途径。探讨当前技术公益在各方协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专长和资源,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公益日:科技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的相关文章
新华社“雪龙2”号4月2日电 题:“一切都大变样”——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话变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周圆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从科研设备、气象保障到考察途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细节无不令“雪龙2”号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们切身感受到身边的诸多变化,见证中...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强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总统通电话,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当地时间4月14日,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声明,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当日与以色列国防部部长加兰特进行通话。奥斯汀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伊朗发生冲突,但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来保护以色列和美国人员的安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外,奥斯汀还向加兰特介绍了美国与伙伴和盟友磋商,加强国际社...
作为亚洲专业视听和集成体验解决方案商贸大会,北京InfoComm China展会于4月17日拉开帷幕。罗技以“驱动AI智能办公变革”为主题,第五次来到这一全球性创新技术展示平台,全面呈现品牌覆盖B2B团队业务、个人办公以及云生态战略的三大升级解决方案,借助全场景软硬件赋能降本增效,践行“释放工作...
新华社武汉4月18日电(记者侯文坤)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湖北省竹溪县发现一种铁线莲属植物新物种,经过仔细比对及核查,确认其为新物种狐尾铁线莲。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芬兰植物学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介绍,铁线...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在开幕式重大成果发布环节,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通通”作为人工智能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入选重大科技成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的具身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它不仅能够理解话语、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