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民生 >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2025年06月13日62262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在这场赛事中,4台人形机器人登上擂台,以直拳、勾拳、侧踢等高度拟人的动作展开对抗,令人惊叹。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技术视角看,这场赛事是对人形机器人的一次“极限测试”。比赛中,机器人展现出高动态运动控制、抗冲击设计、实时姿态调整等核心能力。G1机器人能在被击倒后5秒内根据情况以不同的姿势自主站立,说明机器人的平衡算法通过强化学习和惯性测量单元能够实时调整重心。这种能力在各种非固定、不可知的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跑马拉松时就不那么容易摔倒了。此外,机器人手臂的7自由度设计(常规为5自由度)使其能模拟更复杂的拳击动作,体现了机械结构优化与关节驱动技术的进步。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然,赛事也暴露了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比如,尽管机器人能完成预设动作,但比赛中仍频现“扑空攻击”“误触围绳”等问题,反映出环境感知与实时决策能力的不足。此次大赛中,机器人依靠手柄及有限的人工智能指令来操控,还缺乏自主空间智能大模型的支撑。简而言之,机器人“四肢”已相对发达,但“头脑”仍较简单。高强度对抗下,关节电机过热、瞬时功率波动等问题凸显,热管理与电源系统设计也亟待进一步优化。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技术不足指向了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挑战:如何让机器人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适应”?未来的技术突破或许会聚焦三个方向:一是开发通用型空间智能大模型,提升环境理解与自主决策能力;二是强化多模态感知融合,例如触觉反馈与视觉预判的结合;三是探索新材料(如轻质高强碳纤维)与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以平衡性能与能耗。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兴旺,既是技术积累的产物,也是政策与资本共同推动的结果。2023年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与整机产品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29年达到750亿元。目前,多家国内企业已实现商业化交付,其产品在工业装配、物流搬运等场景逐步落地。

  不过,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背后也存在隐忧。首先,关键核心技术仍有风险。一些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制约消费级市场拓展。其次,场景适配存在局限性。当前人形机器人应用多集中在工业与特种领域,应用场景最为广泛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仍处于初级阶段,情感交互、复杂任务规划等能力远未成熟。最后,资本驱动的泡沫化倾向值得警惕。2024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全球融资超110亿元,部分企业过度追逐“拟人化”噱头,忽视底层技术积累,可能重蹈早期人工智能行业“重算法轻硬件”的覆辙。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须平衡好三组关系。一是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节奏,避免“为量产而量产”;二是本土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协同;三是市场需求与伦理规范的兼容,防止技术滥用引发社会争议。

  这场特别的擂台赛告诉我们,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已迈入关键窗口期。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以更清醒的认知推动下一阶段的探索。赛事的热度不应掩盖技术短板,行业应警惕“为展示而研发”的短视行为,进一步筑牢技术根基,避免概念炒作。比如,可建立标准化测试平台,将格斗比赛中的动态平衡能力迁移至地震救援、崎岖地形作业等实用场景,将赛事的技术经验转化为通用技术模块。

  此外,人形机器人涉及功能安全、数据隐私、就业冲击等多重风险,可借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构建包容审慎的治理框架,完善分级分类监管。例如对医疗、安防等高风险场景实施强制认证,对家庭服务机器人强化隐私保护设计。机器人的“拟人化”可能引发情感依赖或伦理困惑,这也需要通过公众参与、跨学科对话确立技术边界,培育社会共识与伦理自觉。例如,限制过度拟人化设计,明确机器人的“工具属性”;在研发中嵌入伦理算法,防止自主决策偏离人类价值观。

  这场机器人格斗赛,既是一场技术秀,又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类将科幻变为现实的雄心。以扎实的技术探索为根基,以负责任的伦理自觉为指南,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跨越“玩具级”的演示,迈向“生产力级”的革新。正如参赛机器人“小黑”的夺冠之路——每一次跌倒后的站起,都是在挑战中校准方向,在突破中敬畏边界。

  (作者:王振宇、赵晓光,分别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部综合研究支撑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家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带来的思考” 的相关文章

IPO观察:华润饮料上市4日市值约370亿港元,国富氢能通过港交所聆讯

IPO观察:华润饮料上市4日市值约370亿港元,国富氢能通过港交所聆讯

(原标题:IPO观察:华润饮料上市4日市值约370亿港元,国富氢能通过港交所聆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洞察IPO》周绘 | 2024-10-28 上交所&深交所 新 股 上 市 ...

前瞻性布局获得领先市场份额!苏州天脉携多项自主创新登陆创业板

前瞻性布局获得领先市场份额!苏州天脉携多项自主创新登陆创业板

(原标题:前瞻性布局获得领先市场份额!苏州天脉携多项自主创新登陆创业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10月24日,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苏州天脉,股票代码:301626)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据悉,公司本次募集资金聚焦主业,主要投向散热产品生产基地...

“星星充电”开启A股上市辅导,佳能科技北交所IPO前收警示函

“星星充电”开启A股上市辅导,佳能科技北交所IPO前收警示函

(原标题:“星星充电”开启A股上市辅导,佳能科技北交所IPO前收警示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洞察IPO》周绘 | 2024-11-0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沪深两市 辅导备案登记受理 ...

江南新材即将上会:经营现金流常年净流出,募投项目业务策略可持续性遭问询

江南新材即将上会:经营现金流常年净流出,募投项目业务策略可持续性遭问询

(原标题:江南新材即将上会:经营现金流常年净流出,募投项目业务策略可持续性遭问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月15日,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新材”)即将迎来上会“大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毛利率低于同行业...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负增长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负增长

(原标题:营收增速放缓、净利负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月22日,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科纳米)即将上会,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作为国内半导体第三方检测的头部企业,胜科纳米近几年营收增速下降,且较为依赖供应商,甚至有承接大客户亏损...

昊创瑞通:实控人200万元“接盘”子公司两年后0元转让

昊创瑞通:实控人200万元“接盘”子公司两年后0元转让

(原标题:昊创瑞通:实控人200万元“接盘”子公司两年后0元转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曾两度中止IPO审核的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创瑞通”)近日更新了招股书,继续创业板IPO之旅。 本报此前报道昊创瑞通目前持有的14项发明专利中,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皆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