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加码”,成都如何出招?
每经记者 杨弃非 肖纯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月13日,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以下简称“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下一步,成都有哪些重点改革任务?在1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对外披露了《决定》的主要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决定》分别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进行安排部署,共提出24点内容。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是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决定》提出,将常态化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整治、“小过重罚”问题整治等举措,加大政府采购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力度,给资源给市场给机会给场景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此外,本次全会也提出,将健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此,成都将探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推进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提升“成都消费”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以“四直”机制推动“进解优促”常态化
今年9月以来,成都组织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走访服务企业3.1万户,收集问题诉求1.7万个,办结1.5万个、办结率达87.6%。
“通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我们深刻感受到‘进’是载体、‘解’是核心、‘优’是保障、‘促’是目的。”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曾科介绍。
此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将建立健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长效机制。据曾科介绍,接下来,成都将健全龙头企业市领导直通、重点企业市级部门直联、规上企业区县专员直包、其他工业企业服务直达的“四直”机制,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快享、问题诉求闭环管理、服务专班高效运行“三个常态化”。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成都50%左右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此次全会也对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在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成都亦拿出新动作。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健介绍,成都将创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运行模式,集成惠企服务、资源对接、政企交流等核心功能,将中心打造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协调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促工作合力。
此外,面向民营企业常态化发布政府采购、民间投资等机会清单,成都还将充实做大全市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提出将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细则,并常态化推进基础设施领域REITs申报发行的相关政策,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项目建设,推动市场机会更多、更广泛的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
推动消费品牌建设与产业、园区“打通”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成为当前各地的重点工作之一。
“成都是西部消费中心城市、全国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金泉在本次发布会上介绍,接下来,成都将编制印发《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一方面,实施“一区一特色”分级分区商圈打造行动,推动春熙路、交子公园等商圈与全球顶级商圈联动;另一方面,搭建产供销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平台,完善“两新”政策奖补审核兑付机制,加快推动市内免税店建成投运,激发消费升级活力。
此前,拉动消费多用发券等刺激需求侧(消费者)的方式。本次全会同时考虑到供给侧发力,通过创新营建消费场景,培育新业态。
比如,在完善“成都消费”品牌建设体系上,成都谋划将消费品牌与园区、产业一起纳入全盘考量。在“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基础上,成都将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同时深化国家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开展“蓉品出川出海”市场拓展六大行动,今年四季度和2025年计划组织45场专项活动。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