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开幕
与会人员在参观一款“自由度”很高的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款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在展示技能。
参会人员在观看一款机械手。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海淀区开幕。图为与会人员在观看《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一款人形机器人在展示它的“自由度”。
展商在介绍一款机器狗。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海淀区开幕。在为期两天的盛会中,与会嘉宾将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展、商业潜力、关键核心组件及产业链布局,以及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等热门议题,进行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
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海淀区将制定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创新升级。
此外,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有关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
海淀将制定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以“竞逐人形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政产学研各界将探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融合发展的未来新契机,合力擘画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图。超200位人形机器人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四大专题活动展开精彩报告。来自全球的1200余名行业人士参会,两大展区荟聚30余家企业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展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
开幕式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发表致辞说,海淀区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最好,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为活跃的地区,正依托其丰富的高校、人才创新资源,倾力打造卓越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未来,海淀区将制定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创新升级。
立德研究院与优必选科技、灵心巧手等联合参编单位代表共同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科技部专业技术二级专家刘进长在对该报告进行介绍和解读时介绍,政策利好交叉融合创新正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创造空前机遇,国内高校人形机器人技术先驱技术迭代迅速,国内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产业生态正酝酿全维度跃迁。
报告还精选了国内在人形关键零部件、整机以及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等领域的领军企业,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年度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评选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在题为《机器人未来技术研判》的演讲中预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科技的推动下,我们正面临着发展更先进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机器人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人形机器人产、政、学、研、用协同创新,做好平台化,实现场景落地,方能引爆整个行业。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智能科技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友军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思考》报告中透露,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本体、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方向多技术路径探索,创新中心将继续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与推广,致力于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
丁汉等嘉宾共同启动了“Leaderobot 2024年度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评选”,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设立3个类目,10大奖项,旨在遴选激励产业链年度杰出企业,为行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上还公布了人形机器人最具投资价值榜单以及人形机器人卓越供应商榜单,“人形机器人发布”公众号重磅创刊。立德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大讲堂)总经理潘月博士介绍,这一全新平台将实时记录人形机器人的最新科技成果、创新产品和前沿应用,深度解读行业趋势,分享专业见解,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激发行业内外的创新与协作,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责任编辑:冉晓宁】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